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英雄模范
曾树松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16 - 1978
籍贯: 湖南新化
概括语: 湖南娄底人,1916年3月28日出生在新化县四都乡友寨村,他有三兄弟,哥哥曾树龙、弟弟曾树永。
  湖南娄底人,1916年3月28日出生在新化县四都乡友寨村,他有三兄弟,哥哥曾树龙、弟弟曾树永。

曾树松10岁那年在姓曾的私塾先生家启蒙读书,入学刚半年,正当他满怀信心,刻苦读书之时,他父亲却因病早故。这对于曾树松全家来说真是当头一棒,曾树松从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开始参加劳动生产。起初他跟着哥哥一起上山砍柴、烧木灰。两年后,又跟着哥哥一起做担脚。冬春时节从十多里的南烟铺担煤块来四都卖,秋夏则以在本地担土纸去县城卖为主。曾树松年纪虽小,但他不管是担煤还是担纸,每次都要挑50~60斤。年复一年,他的身体因此而被锻炼得结结实实。

曾树松16岁时,被迫到一个姓曾的地主家做长工。不满一年又被抓去当兵,几个月后才冒险从文家市跑回家。回家后,曾树松还是靠担脚卖力或是以给别人打短工为生。

曾树松23岁时与本地一个肖姓的姑娘成了亲。几年后,生下一个男孩两个女孩。夫妻俩和睦相处,相依为命,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

解放后曾树松家分得了五亩田和一些山土。饱受旧社会苦难的曾树松,打心眼里热爱共产党和新中国。他常说:“我们搭帮共产党过上了好日子,一定要把田种好。”因此,他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总比别人的高,全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可是,好日子过了不久,1953年,曾树松的妻子因病去世。这天降之祸对曾树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那时,三个孩子都年幼,大的13岁,小的才5岁。曾树松一个人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白天干地里,晚上干家里,既做父亲,又当母亲。他含辛茹苦地一天天把孩子拉扯大。

几年后,农村开始搞互助组、低级社、高级社等合作化运动,曾树松带头积极参加。

在大跃进运动中,曾树松先后到本县化溪、科头等地参加大炼钢铁,因他勤劳肯干,深受大家欢迎。

曾树松无论在本地从事集体生产劳动,还是被抽调外出从事工程建设,总是积极肯干,工作踏实。1973年在修建车田江水库时,他已年近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挑起150斤的石头担子和青年人赛跑;别人滚不动的石头,他敢滚。所以,同志们都称他为“老劲火。”

1974年正月初六,大队领导找曾树松谈话,要他担任大队的看山员。曾树松清楚地知道,看山员的工作既辛苦,又得罪人,不是一件好“差事”,但他更深深地懂得:自己是党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应该一切听从党的安排,自己能在晚年为党和人民献点余热,为保护森林资源做点贡献,就是吃点苦,得罪几个人也值。于是他高兴地接受了。

第二天清早,他就背起蓑衣,戴着笠,冒雨上了山,在千亩杉木岭上给自己安了“家”。为了便于巡山,他又在深山中横挖了两条小路,使山问路路相通,巡视方便。他日日夜夜守在山上,很少回家,甚至连病了也不愿下山。1974年6月的一天,他在山上中暑发烧,开始还坚持巡山,后来躺在茅棚动不了,直到附近一个社员发现后,叫他儿子把他抬下山。病未痊愈,他又坚持上了山。

1976年3月28日是曾树松60岁的生日。27日他女儿从燎原乡的娘家回来想接父亲去自己家过生日。当女儿上山找到他时,他眯笑着说:“我就在山上过生日,这不是很好吗?饿了,烧把柴火,煮碗饭吃就行了。你意思到了,我领情。”女儿只好扫兴而归。

1977年,碧洲大队有三个孩子在山上砍了一担树枝。他知道后,亲自上门,向小孩的家长宣传护林公约,家长们深受感动,当即作了检讨。

对于曾树松吃苦耐劳、日夜坚守岗位的精神,群众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左邻右舍都说:曾树松老人自从当上了看山员,很少见他在家歇脚,一年365天,天天在山上转,真是一心为集体,全力护林业。

曾树松担任看山员后,从来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半点私利,对家里的亲人也严格要求。他任看山员的第二年,有一次,儿媳妇对他说:“爹爹,您天天在山上转,家里连一根晒衣杆、一个舀水勺都没有,请您顺便带根干竹子回家吧。”他听后却说:“为集体办事,不能图私人方便,我能砍一根,人家就能砍十根。”说得全家人心悦诚服。一次,他胞弟曾树永持砍伐证进山砍竹子,要求多砍一根小毛竹,也被他坚决拒绝,并说:“看山养塘,不认爹娘,请你原谅。”

他担任看山员时,有人请他吃饭,也有人向他送礼,可他没吃过一次请,也没有收过一点礼物。他说:“吃了人家的酒饭,很容易堵住自己的嘴巴,捆住自己的手脚。”

因为他对自己要求如此严格,所以办事就能坚持原则,打破情面,坚决按大队的《护林公约》办事。1978年4月,一个邻居深夜上山偷树,被曾树松当场抓住。不管对方怎样求情,曾树松还是按规定罚了他的款。是年5月,曾树松一个老朋友上山砍了一根竹子,他发现后,很生气地说:“你也搞起我的路子来了,要加倍处罚。”于是,也照章进行了处罚。

有些人见曾树松做事太铁面无私,便劝他:“公家山里半根树、一担柴,何必那样认真。”“60多岁的人了,隔天远,离地近,何苦管得那样严”,但这些都动摇不了他爱党、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一片忠心。他常说:“我护林是为了队里好、大家好、子孙后代好,不是为了讨好个别人。”

1978年农历12月30日晚上,家家都团聚在一起过年,曾树松还在山上护林。自从他担任看山员以来,年年坚持这样做,几年如一日。

《森林法》颁布后,曾树松感到自己护林的责任更加重大了,为了执行和宣传好《森林法》,他更加勤奋地工作。1979年6月27日一场大雨过后,龙寨山上云雾笼罩。有丰富看山经验的曾树松等到雨一停,就披着蓑衣上山了。当时,儿子和媳妇都劝他:“天气不好,洪水猛涨,山高路陡,这么大的年纪一个人上山,出了事怎么办?”他坚定地说:“我是看山员,这种天气不去看山,队里要我做什么?”

他在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上,一边巡视,一边攀登。下午六点钟,正当他坐下来吸烟,准备包扎刺破的手指时,突然发现山边的槽窝里有人在偷砍树木,他立即抄近路跑去。见三个偷树人正扛着树逃走。他紧跟其后,一直追了4里多路。越过龙寨,追到了陈田大队鸡黄心岭上的火子窑(木炭窑)边时,其中一个偷树人曾政良正把偷砍的一根杉树放在火窑上歇息。当曾政良发现曾树松手里拿着一根竹棒追来时,心里急了,立即往路边陡坡上爬,他刚爬上一半,曾树松已追了上来。曾树松气愤地说:“你还想走!”便一手扯住了曾政良背上的衣服,曾政良从坡上跌了下来,两个立即扭作一团,在火子窑坑上滚来滚去。由于曾树松力气大,最后还是把曾政良压在了下面。但因曾政良年轻(只有30岁),手脚灵活,所以他被曾树松压住时,便用一只手捉住曾树松的一只手,另一只手在曾树松的大腿上和嘴巴上用力乱抓,曾树松的嘴巴下被抓掉了一些皮。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曾树松奋起自卫,用手在曾政良的胸部打了几下。两人搏斗了约20分钟,曾政良顿起恶心,拾起掉在地上的柴刀,用刀背朝曾树松的后脑勺上击了两下,曾树松当即被击昏,不能动了。曾政良见曾树松还在喘气,又用刀背对准他的前额猛击两刀。见曾树松被完全打死后,曾政良又对他进行了搜身,从他的抱袋内摸走了一个绿色包,将尸体转移隐藏,然后“放心”地扛着偷的树走了。

64岁的模范看山员为了保护森林,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曾树松牺牲后,公社和大队的党组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新化县革委授予他“模范看山员”的称号,并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开展向忠于职守的模范看山员曾树松同志学习的通知,县人民政府为他树了墓碑,并报请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罪犯曾政良已于1980年7月10日被依法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现在,龙塞山上,树木长得比以往更加葱翠、茂盛。在人们的脑海里,曾树松的形象如龙寨山的青松,笔直挺拔;像维山岭的高峰,巍然屹立!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