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桂东县人,原名郭必强,1920年出生在桂东县沙田镇龙头村。幼时因家道中落,只读过一年高小便辍学务农,农闲时或打铁,或来往于湘赣边界的一些墟镇做点小生意以维持生计。生活的艰辛磨炼了他的意志。
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湖南,长沙、衡阳等地相继失守。国民党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及一些直属机关、团体从末阳经汝城退迁桂东,外地的难民也涌入桂东,致使贫困的桂东人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桂东人民,既痛恨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又担心桂东被日寇占领。1945年春,同村的进步青年郭名善找郭垂炎商量组织抗日武装的事宜,两个热血青年的心一拍即合。不久,一个筹划组织抗日武装的会议在龙头村的新店里秘密召开。会议由地下党员徐亮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郭名善、郭垂炎、郭降祯等10余人。议定郭名善、郭垂炎为起义武装的正、副指挥,由郭名善负责组织工作,郭垂炎负责筹办武器弹药,其他成员也分配了相应的工作。
郭垂炎根据组织的分工,想方设法地筹备枪支弹药。当时,国民党第九战区有一个军械库设在东洛,军械库主任姓丁,经常拿炸药去炸鱼。郭垂炎也爱好炸鱼、捕鱼,很快就与姓丁的混熟了,并以炸鱼的名义从军械库搞到一些炸药。后来军械库拟迁往江西遂川。临搬迁时,军械库守兵偷偷变卖枪支弹药中饱私囊。郭垂炎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筹措购买武器的资金。他一方面动员志同道合的人出资,另一方面以做生意为名向亲友借款,并做通妻子的工作,变卖部分家产以筹措资金。其妻方映香出嫁时,除有些首饰、银元等嫁妆外,另有一块随嫁租田。在郭垂炎的动员下,方映香深明大义,将两个金戒指、20块银元和变卖随嫁租田所得的资金全部交给郭垂炎。郭垂炎用各方筹措的资金从军械库丁主任手中买回两挺机枪、13支步枪、4担子弹、200多公斤炸药以及手榴弹、雷管等军械物质。
1947年夏,郭名善从广州回到龙头村,与郭垂炎等再次商量搞武装斗争的事。郭名善向大家介绍了当时的形势,鼓励大家行动起来,跟中国共产党走,组建革命武装同反动派作斗争。他们决定由郭名善去找共产党的领导,郭垂炎负责做组织串联工作。10月27日,在中共五岭地委派出的党员干部李康寿等的帮助下,郭名善、郭垂炎等将动员组织的近百名群众集结于龙头村,宣布武装起义。起义队伍编为两个机枪班、两个步枪班、一个短枪突击队。29日,起义队伍攻打汝城集龙警察所,毙敌1人,缴获长短枪32支,弹药数箱,首战告捷。接着,起义队伍开赴广东南雄整训,郭垂炎被编入干训班。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队伍通过整训后,由中共五岭地委命名为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北上先遣队(俗称湘边队,简称北上先遣队),郭名善任队长,李康寿任政委,郭垂炎任副队长。北上先遣队奉命北上开辟游击区。12月18日,北上先遣队进入桂东境内,郭垂炎率领一队人马攻打流源乡公所,缴获矿警枪支20余支。25日,他又与教导员孙立一起率领部队从沙田向桂东挺进,与桂东自卫队在寨前展开激战。郭垂炎沉着指挥,奋勇迎敌,几个回合,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27日,郭垂炎等率部攻取清泉乡乡公所,解放了桥头一带,组织群众打土豪,开仓济贫,建立游击根据地。
北上先遣队的革命行动令国民党政府大为震惊,湖南省伪政府调集大批警力进行“清剿”。一时间,敌军云集桂东,气势汹汹地向游击队压来,妄图将这支革命队伍一举消灭。1948年1月,郭垂炎率部在南华山与敌人发生激战,班长郭名富受伤。郭垂炎不顾个人安危,背着战友,翻山越岭进行转移。将郭名富安顿在老乡家里后,郭垂炎又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敌人一举消灭北上先遣队的妄想未能得逞,又调集大批保警支援。湖南伪保警大队长周大东亲自率保警大队赴桂东围剿北上先遣队。3月6日,郭垂炎率北上先遣队第一大队一部在黄泥坳与敌人展开激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北上先遣队不得不边打边撤,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3月20日,郭垂炎和孙立率部向酃县(今炎陵县)进攻。22日,郭名善、李康寿从西边山突围出来,与郭垂炎部会合。26日,酃县(今炎陵县)自卫总队副队长何文化带着三个自卫中队和两个警察中队进入大奎,郭垂炎率领北上先遣队随即会师于西边山。接着,中共桂(东)汝(城)崇(义)资(兴)工委在西边山召开会议,决定由郭垂炎、孙立开赴东边山,将敌人引出,以减轻西边山根据地的压力。
国民党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军事进攻,并没有消灭北上先遣队,于是采取了“剿抚并进”的方针。一方面继续保持对东、西边山根据地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组织“宣抚团”对北上先遣队进行“招抚”,强迫游击队员的亲属向游击队员劝降。说只要游击队员下山,就既往不咎;交枪一支,赏谷5担;交机枪一挺,赏谷50担。他们还到处张贴悬赏通辑郭名善、郭垂炎等的布告:凡抓住郭垂炎者赏谷百担。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一些革命意志薄弱者经不起考验而动摇,有的脱离革命队伍下山了,有的甚至拖着枪投敌了。而郭名善、郭垂炎等则坚守西、东两山,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大肆逮捕游击队成员和领导人的家属。郭垂炎的妻子与岳父都被抓进县城监狱。郭垂炎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甚为悲痛,但他坚定地表示:“我死也不下山,死也不投降。”并通过地下工作人员转告家属,叫他们要坚强,经得起考验,等待解放。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胜利发展,北上先遣队渡过了困难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1949年1月,中共桂汝崇资工委根据五岭地委的指示,决定从北上先遣队第一大队、第二大队中抽调部分骨干组成第三大队,并作为主力大队。郭垂炎兼任大队长,郭超为副大队长。此时,郭垂炎还被增补为中共桂汝崇资工委委员。3月20日,郭垂炎等率部向龙溪进发,乘着夜色袭击了国民党军警。接着,郭垂炎又率部攻打江西上堡和汝城土桥乡乡公所,解放了壕头,并攻打文英、左亭、益将等地,均获胜利。
1949年6月16日,桂东解放后,郭垂炎率部向酃县(今炎陵县)出击。此后,郭垂炎担任湘南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率部转战于汝城文明司和临武、桂阳等地。在攻打桂阳县城时,郭垂炎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手提机枪,狠狠打击敌人,表现出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慨。11月,郭垂炎担任郴县军分区第495团二营营长;1950年1月,调任桂东县大队大队长;9月份,进入中南军政大学学习。
1951年5月,郭垂炎赴汉口第四高级步校学习,结业后,担任中南军区暂编第26团三营营长、一营营长等职。1954年8月后,郭垂炎先后担任华容县兵役局局长、怀化县兵役局局长、双峰县兵役局第二局长等职。1956年,郭垂炎被授予少校军衔,并荣获三级解放勋章。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娄底至邵阳段铁路开工后,郭垂炎被调到双峰县工程指挥部担任指挥长。他与铁路建设者一道,战天斗地,辛勤工作,深受同志们的赞扬。1959年9月的一天,指挥部决定在牛皮水库地段进行一次装有炸药54吨、13个炮眼同时引爆的大爆破。这次爆破对加快工程进度将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爆破规模较大,技术要求高,指挥部对这次爆破非常重视。本来在爆破前,郭垂炎已得到他即将转业到湘潭地区发电厂担任党委书记的消息,但他觉得自己是工程指挥长,对这次爆破一定要负责到底。他说:“我是指挥长,懂一些爆破知识,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等放完这一炮再走。”为了确保爆破安全,他建议在爆破前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进行大爆破的那天早晨,郭垂炎早早地来到了爆破作业区。7时左右,他与马工程师等检查完七号井、八号井,然后往九号井走去。突然间,“轰隆”一声巨响,山摇地动,尘烟四起,飞沙走石,九号井出事了!人们迅速赶往出事地点。在离九号井不远的地方,大家发现郭垂炎的胸部被一块大石头砸伤,一条腿被砸断。同志们将他背下山来,用汽车送往医院抢救。但由于伤势太重,车至中途,他便停止了呼吸。
郭垂炎牺牲时,年仅39岁,这正是他以满腔的革命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时候,他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壮志未酬,此恨绵绵。但他短暂的一生,闪烁着他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崇高品德和英勇无畏的可贵精神,他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1959年7月17日,双峰县人民政府批准郭垂炎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