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人,男,汉族,初中文化。1944年农历三月九日出生于宁远县中和镇黄千二村一个贫农家庭。1951年李运贵进了本村小学读书,由于个子长得较高,读小学和初中时老师总选他当劳动委员。不论是学校搞卫生还是农忙季节到农村支农,他总是抢着脏活、重活干。家里吃饭人多,母亲家务活繁重,他放学回到家星不是挑水就是煮饭总是不会空闲。
1960年冬天,李运贵还不到17岁,初中将近毕业就长到了一米八高,村上的都不叫他的正名,都叫他“高子”。当时正值征兵期间,他在未与家里人商量的情况下,就跑到人民公社办公室报名参军,负责报名的同志听说他还不到17岁,不让报名,最后他好说歹说找到了部队接兵的同志求情,接兵的同志喜欢打篮球,见他人又高大又结实,经过调查后,同意了李运贵报名参军的请求。通过体检、政审,他顺利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李运贵被分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965部队服役。到了部队后,由于他勤学苦练,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196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期间,历任副班长、班长、排长等职务,曾二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受到嘉奖,荣立三等功1次。
1968年12月,李运贵服役期满,回到了阔别8年的家乡黄仟二村。回乡后,他担任大队民兵营长。由于他工作积极肯干,大公无私,深受干部群众的爱戴。1970年他被中和公社任命为黄仟二村大队党支部书记,推选为宁远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村改革开放后,他带领群众发家致富。1980年初,李运贵闻讯外省某地正在搞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大胆探索,搞起了全县第一个联产承包试验,当时一些干部和群众还为他担心会出问题,个别也冷嘲热讽,说他出风头。他力排众议,首先从联产承包到组,然后再承包到户进行试验。这一试验很成功,联产承包第一年全村粮食产量由原来的每亩150公斤,增加到每亩400公斤,解决了群众吃饭的问题,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在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他看见本村3000多亩山地从大跃进大炼钢铁烧炭被砍光后,一直荒废着,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导致山溪断流,泉眼干涸,本村周家自然村不仅大片水田成了旱土,稍遇干旱300多个村民吃水都很困难。他想,如果把这3000多亩山地都种上树木,不仅能给本村增加财富,而且也可以解决缺水问题,以林养水,美化环境。他把这想法与其他村支两委干部一说,大家一拍即合,得到了一致同意。在县林业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率先在本村办起了全县第一个村办林场,只用了两年时间,营造杉木林2600多亩,其余1000多亩灌木林采取封山育林的办法全部封山。仅仅6年时间,全村3000多亩平秃荒山变绿了,山溪泉眼又流回来了,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个个称赞李运贵有眼光,有魄力。
1982年一场龙卷风把村小学夷为平地,他召集村支两委干部商量,决心在村里重新建一所像样的村小学。村里的建校资金不足,他把家里的两头大肥猪卖了,连同平时省吃俭用的200元共2500多元钱拿去买了材料。同时他又在村里挑选一批青壮年,亲自带领他们打砖、烧瓦、平地基,没日没夜守在工地。半年下来,两幢砖木结构共8间800平方米,可容纳400名学生的新校舍落成了,当他看见孩子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读书时,他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1983年,李运贵被宁远县政府评为劳动模范,被县委选送到省委党校学习。本村村民夏运财父母相继去世。留下他和两个弟弟,李运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本来家里就不宽裕,他耐心说服妻子,把三个孤儿接回家里来抚养,还送他们上学。待他们兄妹三个稍长大后,他还把自己学到的养鸡、鸭、鱼等技术传授给他们。
李运贵家共有两儿一女,由于在部队服役时间较长,耽误了成家,所以儿女年纪小,加上爱人身体虚弱,经常生病,一家老小的生计负担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为了全家的生计,他曾一度放弃当村干部外出广东打工。可是1998年第四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在他本人缺席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黄仟二村村主任。李运贵看到群众对他的信任,看到村里由于近几年自己不在位工作激剧滑坡的局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为不负父老乡亲对他的信任,他放弃在广东每月两千多元的收入,毅然回到家乡挑起了村主任的重担。
长期以来,黄仟二、谢家等一带4个村出入中和圩,仅有一条不足3米宽的简易路与外面相通,根本无法通车,修一条通往镇里的公路,是他和4个村村民梦寐以求的心愿。
李运贵再次当选村主任后,他跑上跑下首先着手联系其他4个行政村共同修建通往镇里的公路。他被4个村推选为公路建设指挥长。从规划、勘测路线、筹集资金、采购材料他总是亲自出马,在他的带动下,1999年年底,这条长达6公里,宽6米的公路全部动工。
1999年2月10日,也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人们都停下手中的农活,准备过春节。这天,李运贵一家老小一早起床磨过年豆腐。上午10点左右,李运贵正在家里给豆腐压浆,镇政府驻该村干部邓怀雄跑来说:“快,后龙山起火了”。李运贵二话没说,丢下手中的活跑到门外一看,后龙山上浓烟滚滚,火苗乘风势,从山脚直往山顶蔓延。他对邓怀雄说:“不好,再不扑灭会把村里林场2000多亩成林杉烧毁,快组织人扑火!”说完,他一边向后龙山跑去,一边大喊:“村民们快上后龙山扑火!”他带领几十名群众跑到山上,看见草干、风大、火苗高,扑打根本无济于事,就果断决定组织村民直奔山顶砍隔离带,隔断蔓延的火苗。
从上午10点多钟开始,一直砍到下午3点半钟,又饥又饿,大家见李运贵没有停下来休息,也都没有停下来休息。一条200多米长的隔火带已出现在眼前,再砍10来米,林场的树木就安全了。大火已接近山顶,这时风也更大了。突然有人大喊道:“大家快退,火已上来了”。但群众看见李运贵没有退,其他人也一个没有退下,勇往直前,埋着头,叭叭砍去,一直往前砍。
就在李运贵砍完最后一蓬柴草招呼大家赶快退出时,一阵狂风夹着浓烟席卷过来,由于高度缺氧和筋疲力尽,李运贵和来不及退走的10多名群众当场倒了下去,紧接着,火苗无情地卷了上来。离火苗较远的群众看见当时的情景都惊呆了,等他们回过神来,把李运贵等群众从火中营救出来,11名群众严重烧伤。群众赶紧组织将受伤的人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下午5时,还未到县人民医院,就有两名群众已经死亡。李运贵也因伤势太重,经抢救无效,于晚上22时停止了呼吸,终年55岁。
李运贵同志因组织抢救国家集体财产英勇献身的事迹受到了党和群众的高度赞扬。200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李运贵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李运贵与为扑灭“二·一○”黄仟二村重大山林火灾一起牺牲的同村村民周国进、周德贤、周卫生、周应龙安葬在黄仟二村的后龙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