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人,1941年农历正月十九日出生于桃江县松木塘镇白贤湾村庙湾村民小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谢明轩是当地有名的老实农民;母亲袁妹秀是一位温柔而善良的家庭主妇。他在家里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5个弟弟和1个妹妹。1966年因桃江县兴修桃花江水库,他全家由松木塘公社今松木塘镇移民迁到石牛江公社尤伏沙大队义庄生产队(今石牛江镇尤伏沙村义庄村民组)。
解放前谢跃辉家祖辈三代生活十分贫困。因家境贫穷,兄弟姐妹多,谢跃辉长到9岁还未上学。他从8岁开始就跟随父亲上山砍柴、挑木炭维持一家数口的生计。解放后,全家过上了新的生活,他也背着书包上学了,先在当地桃园小学启蒙读书,然后转到桥头河完小学习。1958年7月于桥头河完小毕业后,回乡参加了农业生产。这年冬天,家乡修建克让冲水库,他带头报名参加水库工程建设,在工地多次受到工程指挥部的嘉奖,被评为劳动模范。1968年,群众一致选他当了生产队长,以后又担任了大队民兵营长、科委主任和多种经营办主任。他对这些繁重的工作认真负责,尽职尽责。1970年9月,谢跃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于实现了他长期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先锋战士。在入党宣誓时,他庄严地向党立下了“……生为人民战斗,死为人民献身”的钢铁誓言。从此,他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
谢跃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总是挺身而出,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1970年初冬的一天,社员(村民)李爱勋到公社(镇)开会,走到肉食站侧门时,突然癔病发作,跌倒在又深又臭的猪粪池里,旁边的人都不敢下去相救,这时谢跃辉刚好路过,他毫不犹豫地跳下猪粪池,把李爱勋从猪粪池里救了起来,并把自己干净的衣服让他换上,又帮着把他的脏衣服洗净、烤干,整整忙了一个上午。自己弄得满身猪粪,却毫不在意。
1970年12月,在修建桃花江水库西干渠的工地上,爆破手胡为成遇到了一个哑炮,谢跃辉争着去排除,当两人到离炮眼不到10米远的地方,轰隆一声巨响,哑炮突然爆炸,顿时乱石横飞,谢跃辉不顾个人安危,一把将胡为成按倒在地,用自己高大的身体护住了他。胡伟成安然无恙,谢跃辉却被飞来的乱石砸伤了脚。
1973年群众选他当了尤伏沙大队大队长。他上任后,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不图名,不图利,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1976年9月,上级任命谢跃辉为石牛江公社民工连副连长,并派他带领民工去参加马迹塘电站工程建设,他愉快地接受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施工任务。在工地,他专抢重活难活干,因他有一门过硬的爆破技术,哪里有哑炮,他就去哪里处理,哪里有险情,他就去排除;挑土捡满的挑,打锤抢重的打,起早贪黑,忘我劳动,每天劳动达10多个小时。
谢跃辉自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以来,大公无私。1976年11月,桃江县石灰矿招收一批合同工,当时石牛江公社分配给尤伏沙大队一名招工指标,大队领导考虑到谢跃辉的5个弟弟都在农村,就提议让他的三弟到石灰矿去当合同工。但他看到土改时当过乡长的贾海清年纪大,几个儿子都在农村,应该优先得到照顾。于是,他在支委会上力主推荐老乡长的儿子贾光辉到县石灰矿当了合同工。
1976年4月,他爱人患重病,几次托人捎信要他回家。考虑到当时工地上正是基坑施工的紧张阶段,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坚持不下火线。两天后,爱人被送往医院抢救,这时,在领导的催促下才回了一趟家。他赶到医院一看,爱人已转危为安,便嘱咐大女儿要好好照顾妈妈,当天就返回了工地,投入了紧张的基坑施工。
1977年5月的一天下午,县航运公司老船工曾梅生,为电站工地运砂石,当船靠岸时,不慎被撑船用的竹竿绊倒跌入资江,正在施工的谢跃辉看到,立即飞奔过去,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把曾梅生救上岸,背回自己宿舍,拿于衣服给他换上,又背到附近的卫生院治疗,一直照顾到深夜才回工棚休息。第二天傍晚,他又赶到卫生院去看望。
他在马迹塘电站工地工作时,每天下班后,总是不顾劳累,要到工地转几圈,遇到被随意丢失的工具、器材,就及时收捡回来。爆破组的钢钎、铁锤,砂石队的铁锹、簸箕……,不知被他收捡回了多少。工程指挥部有关部门曾留下这样一个数据,在电站施工三年中,他给国家回收的工具、器材价值达3000多元,他比一般民工多上170多个班。
1979年冬,马迹塘电站工程指挥部召开首届庆功表彰大会,谢跃辉被评为特等模范,并树为工地“十大标兵”之一,受到了工程指挥部的表彰和奖励。
1980年春,石牛江公社党委决定,根据工作需要,把谢跃辉从电站工地调回大队抓多种经营,他服从安排,乐意地回大队挑起了重担。同时把工地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带回到了家乡。这年正逢大队党支部改选,他获全票通过,当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大队长、多种经营办主任。
谢跃辉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后,公私分明、一尘不染。1980年5月,大队茶场负责人老胡给每个党支部委员送去一斤茶叶。当茶叶送到谢跃辉家时,他严肃地拒绝。谢跃辉把“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关心群众利益是我们的责任”当作座右铭。他当上大队的领导后,谁家有了病人,他总是登门看望,问寒问暖,哪个社员发生了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他自己生活十分俭朴,而接济人家却毫不吝惜。1980年6月,他得知五保户李其秋缺少粮食,就从自家口粮中匀出60斤谷送到他家;社员胡家范的孩子病了,一时无钱就医,他立即把自己准备买盐的两元钱掏给胡家范为儿子买了药;老支书封早香久病卧床,生活很困难,谢跃辉总是尽力帮助。有次他到老支书家看望,发现老支书家没有油吃,又缺柴烧,他把自己省下的钱买了4斤猪肉托人送去,并亲自从家里挑去几担干柴。
1980年,“双抢”开始了,他以身作则带领群众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挑谷是一项累人的重活,他每天跑40多个来回,行程数十里,挑运毛谷5000多斤;中午,他看到禾坊上人手不够,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帮着晒谷;晚上,大家都收工歇凉了,他不声不响地还在集体的田土里干活。这年“双抢”中他还利用晚上撒了12亩田的化肥,打了8亩田的农药,收回了7担黄豆,还兼管了40多亩田的水,有时忙到第二天凌晨一、二点钟才上床休息。正当双抢最繁忙的时候,他腿上生了两个毒疔,红肿发烧。他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又是一个大队的领导,在关键时刻决不能躺倒,晚上就叫爱人弄点草药敷上,白天忍着剧痛坚持出工。就在他牺牲的前一天,还带领群众将全队晚稻普遍追踩了一次草。他担心肥水流失,晚上还扛着锄头到大段田间巡视了一遍,把所有的缺口塞牢,漏洞堵死,一直干到晚上9点多钟才收工。
1980年8月10日晚上,瓢泼大雨下个不停,次日天明,公社有线广播中传来了山洪暴发的紧急通知,谢跃辉从床上跃起,开门一看,洪水已经上了禾场,他顾不及转移自家的东西,就朝地势低洼的义庄生产队的临水区奔去。义庄地处桃灰公路右侧的獭溪河边,要把这里的人畜转移到公路上,必须经过一段400米长的机耕路。当时,路面已经漫水,上下左右一片汪洋,眼看洪水就要将义庄淹没。谢跃辉立即涉水过去,呼喊社员们赶快转移,随即冲进已上水的土墙牛棚,把队里一头大水牛牵出栏外,转移到安全地带,转身又奔向洪水区。这时,水势越来越大,山洪卷着浪渣,向机耕路上倾泻。女社员莫芝元背着5岁小孩来到这里,已被激流挡住了去路,进退都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谢跃辉见此情景,急忙冲上前去,一手拉着莫芝元的手,一手接过小孩抱着淌过湍急的洪流,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当谢跃辉第三次进入险区时,遇上了66岁的退休莫老师已被洪水冲下了路基,莫老师双手抓住路边一棵小树,只有头部露出水面,情况十分危急。谢跃辉便不顾一切地扑了过去,把老人救起,搀扶着他离开了险区。经过干部、群众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义庄生产队(村民组)的遇险社员大都安全转移了。谢跃辉还是放心不下,他第四次冲向险区,这时,机耕路已水深齐腰,在旁的党支部书记刘金生劝他说:“路上水深流急,你又不会游水,不要去了,让会游水的同志去吧!”但谢跃辉还是向洪水深处摸去。当时作业组长胡家范屋里已进水,两口子正忙着收拾东西,11岁的儿子胡志牛还站在门槛上。谢跃辉一边催他们赶紧撤离,一边背起胡志牛往外跑。当时的路上。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分不清哪里是路。刚摸索到河沟地段,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谢跃辉身子一晃,跌进了河沟。在这危急时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双手托住孩子的腰部,奋力顶出水面,而自己整个身子却淹没在洪水中。汹涌的浪头连续向他冲击,他倒退了四、五米,仍然把孩子高高举在手上。
时间过了一秒、两秒、一分、两分……托起胡志牛的那双手始终没有松动。
社员胡光荣游过来了,刘世辉、彭可立也游过来了……胡志牛得救了。可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子谢跃辉却被恶浪推向了洪水深处。社员们呼喊着他的名字,从四处赶来营救他,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位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为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幸英勇牺牲,时年仅39岁。
谢跃辉牺牲后,中共桃江县委作出决定:授予谢跃辉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开展向谢跃辉同志优秀事迹学习活动的决定。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谢跃辉为革命烈士。他的英名和业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坎上,鼓励人们在四化建设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