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英雄模范
马安健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39 -
籍贯: 湖南炎陵
概括语: 湖南炎陵人。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并担任鲁坑小学校长,至今一直以鲁坑小学为现场,致力于山区农村复式教学和山区农村教育工作,在艰苦的岗位上,他实现了村里35岁以下无文盲,并创立“复式教学法”,被国际上80多个国家借鉴。他被誉为“扎根深山50年的教育专家”,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发展农村教育专家”。

  湖南炎陵人。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并担任鲁坑小学校长,至今一直以鲁坑小学为现场,致力于山区农村复式教学和山区农村教育工作,在艰苦的岗位上,他实现了村里35岁以下无文盲,并创立“复式教学法”,被国际上80多个国家借鉴。他被誉为“扎根深山50年的教育专家”,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发展农村教育专家”。

  1957年马安健初中毕业。此时“反右”运动开始,马安健当教师的大哥因为如实反映群众问题被划成右派,马安健因此受到牵连。回到家乡后,马安健目睹了乡亲们没有文化的苦衷,十分心酸。“不能让她们成为新中国的‘睁眼瞎’啊”,决心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事。于是,马安健义务办起了农民夜校,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天晚上他都是最早来到夜校,添好油,点好灯,准备乡亲的到来,教他们学文化,学科学。每到赶集的日子,他还在主要道口上,建起“识字站”,挂起小黑板,写上教过的字,检查、巩固他们的识字成效。经过两年的努力,村里30多个目不识丁的村民全部脱盲。

  1959年,为解决棚村3个生产队40多个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马安健受命创办一所民办复式小学。没有黑板,就用旧门板在上面涂上锅底灰,再刷上桐油当黑板没有课桌,借来农户的八仙桌和梳妆台没有粉笔就用石青泥做没有红墨水,挤出藤苋子一种薄菜的种子的红汁,当作批改作业的红墨水。学生交不起学费,他带领学生收油茶、砍伞把竹、养鱼。这样,一所4个年级民办复式小学终于创办起来了,从此,俗称“孤岛”之地的棚村,回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在三年困难时期,安健调到条件同样糟糕的鲁坑小学,办起了开放式学校学生要忙农活,可以迟到和早退,农闲再补课学生交起学费,他领着生搞勤工俭学,学生实行全免费上学。在教学实践中,马安健探索出“短动教学法”和“复式班课堂四步教学法,研制出35种教具。2006年,他的“汉字结构分析示教板”获得国家专利。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