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凌波 |
|
王凌波,湖南宁乡八都王家大冲人,又名恕平,抚之,1889年6月2日生。父亲王恕轩,曾设塾课读,中年以行医为业,薄有田产,家道小康。有兄妹五人,他最小。十三岁时,母亲去世。父亲送他就读于宁乡沩山家塾小金陀馆。他性格耿直诚实,年纪又小,常受大同学戏弄;只有谢觉哉、姜梦周两同学爱护他。 |
|
【1889-1942】 |
• 吴衍庆 |
|
吴衍庆,湖南平江县长寿乡东益村人,1903年7月生。小时只读过三年书,即跟父亲种田。1927年初,他参加革命工作。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平江长寿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
|
【1903-1937】 |
• 陈晖 |
|
湖南邵阳人,1959年4月出生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金紫乡凤凰村一个贫农家庭。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听故事。他看得最多的是有关英雄事迹方面的书,听得最多的也是英雄的故事。他在家里时常一手举着内装谷壳的方枕头,一手插着腰,模仿着董存瑞炸碉堡的战斗壮举。放牛的时候,他和伙伴们装扮成邱少云,他在小小年纪时便树立起要做一个英雄的志向。 |
|
【1959-1979】 |
• 游玉圃 |
|
游玉蔺,字安楚,1889年生,澧县中武乡人。毕业于澧县中学,后去武汉继续求学,因家贫辍学回乡。1917年他执教于涔阳高小。政治的黑暗,社会的腐败,早已激起他心中的不满;五四运动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又激起他新的追求,并由此逐渐走上倾向革命之路。 |
|
【1889-1939】 |
• 张吉阶 |
|
张吉阶,湖南岳阳人。又名金阶、级阶。1892年9月24日,生于华容县万庾镇槐树村的一户贫农家庭。他十九岁时,曾到长沙读书。五年后回到家乡,在鲁家铺设馆课读,当了私塾的老师。 |
|
【1892-1932】 |
• 曹克人 |
|
曹克人,名泽泉,号养正,桂阳县清和乡长乐村人,1911年12月4日生。有兄妹六人,他排行第三。他的兄弟均系进步人士。二哥奋人是国民党桂阳县党部的筹备人,与共产党亲密合作,曾多次掩护过共产党员的活动。弟弟拔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烈士。 |
|
【1911-1941】 |
• 邓成云 |
|
邓成云,湖南武冈县城日新街人,字季龙。1906年10月31日生。有兄弟四人,他最小。在叔伯兄弟中排第八,街邻称“八相公”。父亲邓仁山为清末拔贡。他两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 |
|
【1906-1928】 |
• 王璿 |
|
王璿,湖南宝庆北路云阳乡泥家冲(今属隆回县羊古坳乡)人,字调元,号吉生,乳名吉保,1908年5月14日生。六岁开始读书,十四岁进入隆一高小。1924年秋,考入宝庆县立中学,在新编第二班学习。入校不久,他就参加了三民主义研究会。1925年冬,与同学赵锦等人,随欧阳秋曝老师(共产党员)到城郊小江湖一带了解社会情况,以办文化补习班为名秘密组织农民协会。 |
|
【1908-1928】 |
• 伍志方 |
|
伍志方,湖南浏阳县丰裕乡伍罗冲人,字蔚民,1905年3月3日生。少年就读于伍氏育英小学,以后升入卓然高小,在同学中以性格刚强、不畏强暴,遇事敢于主持正义见称。1921年,他考入长沙长郡中学附设师范班,翌年又转入长沙公益师范,与在长沙读书的浏阳学友潘心元、田波扬来往密切,协助他们创办《新民》刊物,并以“纪实”的笔名为刊物写稿。 |
|
【1905-1930】 |
• 丁振愈 |
|
江西赣州人,又名丁利,1917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社富乡罗公龙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当时地租重,苛捐多,尽管父母成年劳作,还是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丁振愈自幼就给地主放牛、砍柴,受尽种种剥削和凌辱。1931年,年仅14岁的丁振愈就在家乡投身了革命,在乡苏维埃政府当传令兵。同年11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
|
【1917-1978】 |
• 于定一 |
|
于定一,湖南浏阳县永和镇碾石村人,原名颜其初,字永兆,1897年4月生。父亲颜泽敦,是个老实农民,靠佃田为生。他是独子。七岁入塾读书,五年后考入水和菊溪公立高小。毕业后,又去读了两年私塾。 |
|
【1897-1929】 |
• 赵斯年 |
|
赵斯年,湖南岳阳人,字清云,号早生,1891年7月30日,生于平江县邵阳乡四湾村的一户穷苦农家。有弟妹七人,他居长。9岁时,经亲友资助,才读了三年私塾,十二岁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 |
|
【1891-1937】 |
• 陈次蕃 |
|
陈次蕃,又名国灿,1895年生。华容县终南乡五谷坳人。父亲陈向春,是个农民。哥哥陈次善是个医生。他从小就读私塾。后去广州求学,由湖北天门同学刘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
|
【1895-1939】 |
• 邓三雄 |
|
邓三雄,湖南郴州人。桂阳县靠近永兴县边界有一个区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领导起义的是邓华堂、邓三雄二人。邓三雄是农民中的活动分子,邓华堂则是个军人。孙中山先生在广东的时候,邓华堂曾在那里当过团长,大革命失败后回家。永兴县暴动胜利,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后,邓华堂曾来永兴联系,要求支持,他回去后就举行了暴动,在他的那个区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
|
【1895-1928】 |
• 王初长 |
|
王初长,又名锄强,1905年1月20日生,浏阳沙市区路口乡鸭头村人。有兄弟四人,十岁即过继给富户族伯王春景为子,高小毕业后,又从秀才王德成课读四年,以后长年在家乡教小学,没再升学。 |
|
【1905-1933】 |
• 文立正 |
|
文立正,湖南衡山县东湖天柱寺村人,原名立徵,字国遒,1911年4月14日生。父亲文九德,曾在长沙当过黄埔军校第三分校少将步兵总队长。他幼年丧母,与姐弟随父在常德、长沙等地读书。在岳云中学升入高中时,他已经二十一岁,因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曾联络好友,在小吴门外寿康里寓所办了一所半日制附属小学,专收穷人子弟入学,由自己兼任教师。 |
|
【1911-1945】 |
• 颜秉仁 |
|
颜秉仁,湖南宜章县栗源乡椅子岭村人,原名允义,号玉昆,1895年1月13日生。他七岁入塾读书。1920年春,考入长沙兑泽中学。他平日对同乡邓中夏非常敬佩,这时正值邓中夏利用假期从北京回长沙从事学生运动,因此,他常去找邓中夏请教。 |
|
【1895-1927】 |
• 尹宁万 |
|
尹宁万,湖南株洲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老战士、曾任红八军军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何长工,在1977年接见茶陵县赴京访问人员时,曾深情地说:“你们茶陵,我认识三个人:陈韶、谭思聪、尹宁万。当年他们三人经常在毛主席身边工作。 |
|
【1908-1928】 |
• 张炳南 |
|
张炳南,湖南浏阳县官渡镇人,又名启寅,I889年11月6日生。他从小性格倔强,在替一个冯姓地主放牛时,因平日常受主人的打骂,心中不服,故意把牛拴在冯家的祖坟上,意思是让你冯家的祖宗也尝尝牛蹄践踏的味道,作为报复。这当然又免不了挨一顿打骂。后来他又把牛牵到主人家的田里去,结果被主人赶出了门。父亲要他去向地主陪个不是,好继续看牛。他却抱着家门口一根屋柱子说:“爹,你硬逼着我去,我就碰死在这根柱子上。”他从地主那里回到家中以后的二十多年中,他砍柴、熬硝、佃田、做鞭炮,尽管是起早摸黑的干,也没法使一家人温饱过。 |
|
【1889-1927】 |
• 周以栗 |
|
周以栗,湖南长沙县桥头驿九福乡人,字子慎,曾用易云、王仲英化名。1897年10月26日生。父亲周世昌,是个皮匠。他有兄弟三人,排行第二,因聪颖好学,深得老师喜爱,并资助他读书。 |
|
【1897-1934】 |
• 单育凡 |
|
单育凡,湖南平江县北门丰瑞塅小源洞人,字先恕,号克斯。1901年10月19日生。曾就读演武厅学校,十五岁时,其父被军阀军队勒索毒打致死,他没有再读书,在家务农,坚持自学。1922年6月,乡间发生虫灾,农民敲锣打鼓抬着“通天都府邓禹”的神轿巡塅,为每丘田插上神签驱虫,谓之“攥虫”。 |
|
【1901-1931】 |
• 范坚才 |
|
在河北省张北县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镌刻着在当地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姓名,其中第一位就是范坚才烈士。 |
|
【1920-1948】 |
• 陶季玉 |
|
陶季玉,湖南常德人,又名希潜、名笃。1903年12月3日,出生在安乡县安猷乡新街口村一户书香之家。有兄弟四人,他最小。小学毕业后,曾考取长沙明德中学。他读书刻苦,求知心切,而且关心时局,忧怀民生,特别在1922年与林承恩等人结识后,思想更为进步。 |
|
【1903-1927】 |
• 文怀亮 |
|
文怀亮,湖南宁乡县同文镇人,字经西。1871年7月5日生。有兄弟四人,他最小。大革命时期,与梅冶成、喻棣芳、曾鼎三一起被誉为“宁乡四老”,是宁乡著名的同盟会员,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曾任中国国民党宁乡县党部监察委员,一生为反对封建势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斗争。 |
|
【1871-1927】 |
• 谢墩山 |
|
谢墩山,名声咏,安化县柘溪乡萧术村人,1907年6月1日生。在六个兄弟中,他排行第四。八岁入私塾读书,但塾师见他太顽皮,管教不住,只好叫他父亲领了回去。1919年,他家附近办了一所九龙小学,有国文、算术、图画、音乐等课程,这时他已十二岁,见了十分高兴,要求父亲送他入学。 |
|
【1907-1927】 |
• 杨子达 |
|
杨子达,原名高仰,1892年1月2日,生于宜章县城南乡五都岭村的一户贫苦农家。他十二岁入学,读了八年书。1912年,他用亲友资助的两百块银元做盐生意,被其它盐商挤蚀了本,只得去当店员。过了六年,当他有了两千银元的积蓄之后,又听信星占家之言,以为自己命中真有高官厚禄之福,曾慷慨地把一千银元借给在广东韶州结识并答应给自己找个“美差”的一位团长。 |
|
【1892-1930】 |
• 袁三汉 |
|
袁三汉,湖南资兴县桃源乡(今七里乡)人,号玉廷,1904年5月生。有兄妹四人,他居长。八岁到高家村私立小学就读,后连续三年没考上高小。直到1921年才考取资兴郴侯学校。 |
|
【1904-1928】 |
• 周荣森 |
|
周荣森,湖南澧县大坪乡花营村人,是在国内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牺牲在敌人枪口之下的一位知识分子出身的县农民协会委员长。他又名春华,1885年,出生在一户富有之家,又是独子,深得父母宠爱。 |
|
【1885-1927】 |
• 陈鹏 |
|
陈鹏,湖南郴县瑶林乡山口洞(今属大奎上乡)人,1907年生。家赤贫,七岁时,父母因病相继去世,由叔父陈士杰抚养,并送他入塾读书。塾师黄君武很喜欢他,说他学有所长,是个人才。而叔父母更喜欢他,因为他还是家里的好劳动助手。 |
|
【1907-1928】 |
• 丁辉 |
|
丁辉,湖南攸县高枧乡塞麦冲人,别名月八,1896年8月15日生。袒父和父亲都以佃耕为生,他从小就服着大人搞劳动。稍长,又去跟醴陵的刘师傅学打猎和一些拳脚工夫。因此,他成了一个多面手的劳动者,加之为人豪爽正直,喜打抱不平,常受到乡亲们的推崇。 |
|
【1896-1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