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回许 |
|
湖南邵阳人,1959年10月22日生于洞口县江口公社花溪大队竹子冲生产队(今江口镇花溪村竹子冲组)的一个山区农民家庭。父亲肖宪炳,忠厚老实,母亲谢长云,勤劳贤惠,13岁时婚配给肖宪炳为妻,育有4子3女,肖回许排行第五。 |
|
【1959-1979】 |
• 唐辉 |
|
湖南娄底人,字士苹,别名佘山,化名老郭,1915年8月4日(旧历六月二十四日)诞生于新化县大同镇百宁冲(今新邵县坪上镇百宁村)一位中医家庭。唐辉从小天资聪慧,6岁开始读书,9岁投考学校,揭榜第一名。他尤以国文擅长,文笔流畅。令教师欣赏不已,《钓鱼》一文曾在大同学校作为范文印制成教材。 |
|
【1915-1952】 |
• 吴四元 |
|
湖南永州人,1953年10月出生在零陵县马路街公社梅湾大队正堂生产队(现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街道办事处三多亭社区居委会)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吴立凤,母亲康九丽,家中姐弟3人,他排行第三,同母异父的大姐姐叫吴秀英。 |
|
【1953-1979】 |
• 谭亲汉 |
|
湖南邵阳人,1959年9月14日出生于洞口县黄桥公社五星大队(今洞口县黄桥镇雷廷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他家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家居住在原石背公社朱桥大队与五星大队交界之地的一座破庙里。 |
|
【1959-1979】 |
• 吴建国 |
|
吴建国所在部队指战员纷纷写“请战书”,要求上前线作战。吴建国在请战书中写道:“……我坚决请求上前线,请党考验我,把最艰苦、最危险、最困难的任务交给我。敬爱的党啊!请在战场上看我的行动吧!” |
|
【1962-1979】 |
• 倪行山 |
|
河南省孟县人,192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5年8月,倪行山在孟县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胜利后,被编入中原野战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多次战斗,屡建战功。 |
|
【1925-1978】 |
• 韦代春 |
|
韦代春带着父母兄妹的理解与支持,带着父老乡亲的关怀与厚爱,来到部队后,不久就奉命随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临战前,韦代春向连队党支部写了决心书与请战书,要求上战场狠狠打击敌人,杀敌立功,为保卫祖国作贡献。经过连队同意,韦代春被编入第41军123师368团2营6连任机枪手。接着他与战士们一道摸着黑夜,顶着风雨,踩着泥泞的山道向前进发。 |
|
【1958-1979】 |
• 谢海春 |
|
湖南常德人,1957年8月出生在桃源县桃花源公社桃花源大队(今桃花源镇桃花源村)浸水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其父谢传述、母孙菊英,生有4子2女,谢海春排行老幺。解放前,谢海春家与天下穷人一样,饱受三座大山的剥削与压迫,加之家庭人口多,生活十分贫困。解放后,虽然分得了田土,但经济仍然十分艰难。 |
|
【1957-1979】 |
• 罗国华 |
|
湖南株洲人,1936年11月生于株洲县姚家坝乡八眼塘村罗家岸。他是革命烈士罗仁阶的后代,母亲文氏,在旧社会里靠4分田带着罗国华兄妹4人苦度光阴。由于家里穷,他从5岁开始就上山砍柴,6岁开始为地主家放牛,帮助母亲操持这个贫困的家。 |
|
【1936-1966】 |
• 王凤余 |
|
安徽六安人,1912年3月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陆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一家人全靠父亲在外做长工挣几个钱度日,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或遇上灾荒年,只好外出乞讨求生。王凤余从小就给地主看牛、做工以维持生计。贫困的生活迫使他积极寻找出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凤余的家乡有了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农民与地主劣绅作斗争。 |
|
【1912-1968】 |
• 肖永银 |
|
湖南常德人,1955年6月出生,澧县张公庙镇建楼村郝家庙人。父亲肖宗明,母亲蔡家兰,养育了5个子女,肖永银排行第三。1962年,肖永银到郝家庙小学发蒙读书,1966年进入新华完小。高小毕业后,肖永银继续在新华完小附设初中班读书。他自幼聪颖,喜读书,善作文,且注重书法。 |
|
【1955-1979】 |
• 罗纯清 |
|
湖南常德人,1956年7月5日(古历5月27日)出生在桃源县泥窝潭公社火箭大队(今泥窝潭乡官宦坪村第3村民小组)。父亲罗金满,母亲徐春枝,夫妻俩生有2子3女,罗纯清排行老四。1979年4月4日,第126师政治部追认罗纯清为革命烈士;378团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为罗纯清追记一等功1次。 |
|
【1956-1979】 |
• 王恩荣 |
|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他的家乡,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形势鼓舞下,1938年11月,刚满13周岁的小恩荣就投身革命,参加了八路军,任山东纵队第3支队勤务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八路。1940年6月年仅15岁的王恩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了党的崇高事业。 |
|
【1925-1977】 |
• 肖宪和 |
|
湖南邵阳人,1960年2月28日生于洞口县渣坪公社石家大队元溪生产队(现月溪乡石家村丰水田组)。父亲肖前桂,中共党员,曾担任大队治保主任、林业大队长等职。母亲龙桂玉,洞口县长塘瑶族乡白龙村人,15岁时,与肖前桂结为夫妻,生有4子,肖宪和排行第三。 |
|
【1960-1979】 |
• 刘俊卿 |
|
湖南湘乡县人,原名刘青藩,小名“青巴一”、“青■蝈”,1928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七日)生于原湘乡县第六区宣风乡三珠堂(今属双峰县杏子铺镇溪口水库淹没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刘玉璞,一生务农,兼雕“溪砚”为业;母亲邹氏,是个心地善良的农妇,生有一女二子,女儿早年夭折,长子尉藩(又名乔初)务农,于1985年7月去世,刘青藩是其次子,也是家庭中最小的儿子。 |
|
【1928-1951】 |
• 庄和平 |
|
湖南怀化人,1958年6月2日出生在会同县朗江镇朗江村,他兄妹六人,三男三女,他是这个家庭的长子。他8岁开始上学,在自己的村小、镇中学(原会同三中)就读,他学习刻苦,品学兼优。他十分关心和同情父辈们的疾苦,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做过好人好事数不胜数。 |
|
【1958-1979】 |
• 段流琪 |
|
湖南郴州人,1957年4月1日出生在嘉禾县广发乡水头岭村。父亲段柏宝是一个贫苦农民,青年时期靠帮工、当长工维持生活,曾8次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母亲廖三女是一个勤劳俭朴的农村妇女。段家有三子一女,段流琪排行老满。 |
|
【1957-1979】 |
• 张绍云 |
|
湖南邵阳人,1947年11月出生在武冈市水庙乡江坪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本姓蔡,3岁失去母亲。苦命的父亲因丧妻过度悲伤,身体积劳成疾,在张绍云9岁时也撒手人寰。 |
|
【1947-1979】 |
• 邓佑生 |
|
湖南长沙人,1944年12月出生于望城县靖港镇泉塘村罗家岭一个农民家庭。7岁在泉塘村小学启蒙读书,1956年升入黯塘完小,同年加入少先队,1959年考入青峰中学读初中,1960年加入共青团。 |
|
【1944-1978】 |
• 刘三柳 |
|
湖南衡阳人,1930年4月出生于衡南县车江镇大桥居委会一个普通生意人家庭。1949年与本镇村民胡淑君结婚,婚后生有四个小孩。196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刘三柳同志二等功,国家民政部授予他革命烈士荣誉称号。 |
|
【1930-1968】 |
• 黄大勇 |
|
湖南常德人,1959年9月出生在临澧县望城乡徐家坪村杨明溪组。1977年底,部队来黄大勇的家乡征兵。黄大勇在父母亲的支持下,立即报名应征。1978年3月,黄大勇经体检合格,被批准参军入伍了。乡亲们听说他要入伍了,纷纷到家里来祝贺。 |
|
【1959-1979】 |
• 廖洪明 |
|
湖南邵阳市,1960年3月10日(农历2月13日)出生于洞口县花桥公社湛田大队石桥生产队(今洞口县醪田镇湛田村石桥组)。部队党委为了表彰他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特给他追记二等功,并根据他生前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追认廖洪明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3月5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
|
【1960-1979】 |
• 张祥生 |
|
湖南邵阳人,1958年生于邵阳县黄亭市镇大水塘村。张祥生出生时,正逢“大跃进”年代,他的母亲由于终年过度劳累,加之营养不良,长期卧病。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欠下了一大堆债务,但母亲的病情始终未见好转。 |
|
【1958-1979】 |
• 邓三桂 |
|
湖南邵阳人,苗族,1957年11月出生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大阳乡大阳村翁地冲一个农民家庭。1978年12月,邓三桂毅然放弃在家的优越条件,决心到部队大熔炉里锻炼自己。他积极报名应征入伍,不久,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53530部队特务连当战士。入伍后,在部队的培养教育下,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苦练杀敌本领,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 |
|
【1957-1979】 |
• 刘善福 |
|
安徽六安人,1915年出生于六安县芝麻地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六安县领导农民斗地主、分田地、闹翻身,革命形势如火如茶,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了少年刘善福,使他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走。 |
|
【1915-1973】 |
• 杨正元 |
|
湖南长沙人,1956年8月出生在宁乡县大成桥乡灌塘村一户农民家庭,兄弟姊妹9人,他最小。因为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11岁的杨正元高小毕业后就停学在家务农。整日的劳动,使他养成一种内向的性格,只顾埋头干活。 |
|
【1956-1979】 |
• 陈小勇 |
|
湖南邵阳人,1959年1月26日出生于城步苗族自治县花桥乡杨田村杨家桥一个贫农家庭。父亲陈和玉是个老实农民,母亲肖富妹是个俭朴的家庭妇女。陈小勇有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三。他在校读书十分刻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所得的奖状挂满家中堂屋。 |
|
【1959-1979】 |
• 刘去桂 |
|
湖南邵阳人,1960年3月21日生于洞口县石江镇(原洞口县树林公社)联合村栗山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刘世仁从小就跟随他的祖父从毗邻的隆回县柳山乡来石江栗山给地主帮长工,土改时留在树林落了户。由于刘去桂的父亲为人朴实、勤劳,多年担任生产队长。母亲周金莲,12岁就嫁给了刘去桂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素的农家妇女。 |
|
【1960-1979】 |
• 张斌(张儒坤) |
|
湖南澧县人,原名张儒坤,1926年5月出生,澧县小渡口镇黄丝村陈家河人。父亲张运富,母亲陈氏,生育了3个儿子,张斌为长子。张家有垸田6亩,祖祖辈辈以农业耕种为生。 |
|
【1926-1952】 |
• 张家瑞 |
|
湖南怀化人,新晃侗族自治县禾滩乡洛溪村人,1932年10月28日(农历)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
【1932-1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