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少朴 |
|
1928年2月,孙少朴任中共湘潭县委委员,带领几个同志来到易俗河,着手设置秘密机关,以开书店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但不幸被清乡队侦知,在3月的一个晚上被捕。国民党反动当局对他使尽诱降和刑讯等手段,都没有使他屈服。就义时,他曾慷慨激昂向士兵、周围群众讲演,直到饮弹牺牲,时年二十五岁。 |
|
【1903-1928】 |
• 易大启 |
|
易大启,湖南醴陵县三星里乡三星里村(现属醴陵市沈潭乡)人,又名大喜,字蒲芳,1893年6月生。半岁时父亲去世,后随改嫁的母亲去江西萍乡院背继父杨家,继父曾供他念了一年半书。他小时即给地主放牛,十六岁外去打短工,二十岁时,回到醴陵老家三星里村。 |
|
【1893-1947】 |
• 周晓汲 |
|
周晓汲,湖南浏阳县山田乡竹山嘴村人,1885年生。他十二岁曾辍学去学做窑砖,后又到父亲所设的私塾读书。长大以后,爱为乡里排难解纷,人称“晓汲先生”。后因从商,居积颇丰,但乐于助人,重义轻利。有次,邻村的戴建新买去他家两头小猪,几天后死了一头,他得知后,即将这头猪的价款全部退了回去,说不能让人白费钱。 |
|
【1885-1933】 |
• 刘瑞云 |
|
刘瑞云,湖南长沙县东乡竹山铺(现白沙乡)人,字赓一,1882年生。家境贫寒,靠父亲以佃耕为生。他小时只读了几年私塾,便随父从事田间劳动。及长,同黄时明结婚后,又在竹山铺附近租一地主房屋开办饭店,取名凤临客栈,并代办邮务。由于他勤奋好学,不但学有根基,而且武艺也好。加之为人正直,秉性刚强,嫉恶如仇,敢抗强暴,深为乡里所爱戴,称赞他是能跟贫苦农民同甘共苦的人。 |
|
【1882-1930】 |
• 谭龙 |
|
谭龙,湖南株洲人,又名农,字段仙,1898年6月28日出生于攸县菜花坪谭家洲村一户贫苦农家。父亲在浟水河畔耕种几块沙洲地,节衣缩食,送他上私塾读书。但到他九岁时,碰上大饥荒年,不得不辍学在家,跟父亲搞些农业劳动,艰苦地度过了他的童年。 |
|
【1898-1934】 |
• 易沐清 |
|
易沐清,湖南临湘县长塘乡胡万村人,字尚源,号鹤鸣,1913年9月生。父亲易照贤,有田产五十多亩,又兼营印染作坊,人称“易大户”。母亲潘洪珍生有他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七岁读书,十六岁毕业于柳区合盘寺高级小学,继考入岳郡联立初级中学。 |
|
【1913-1942】 |
• 朱彬 |
|
朱彬,湖南郴县大奎上乡人,又名开堵,1903年11月11日生。三岁丧母。十二岁就读于缀林国民学校。只读了两年书就回家务农。1926年,他二十三岁,被县保安团抓去当兵。他在保安团混了十年,当了一个少尉排长。 |
|
【1903-1947】 |
• 谭文炳 |
|
谭文炳,湖南安仁县平背乡扑塘村人,字际蒙,别号亦星,1900年农历五月初二日生。父亲是个木工。1922年,他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到本地曹石教蒙馆,因教学有方,于1934年冬被聘任第一高等小学校长。由于他团结进步教师和学生开展反帝爱国宣传活动,曾受到安仁县长李道楷的劝告,要他的言谈不要过激,还是慎重一点为宜,免得惹出麻烦。 |
|
【1900-1931】 |
• 余璜 |
|
余璜,湖南益阳县兰溪乡天成垸人,字半溪,1900年生。有兄弟四人,他是满崽(即小儿子)。1922年,他从长沙中学毕业回乡,在一处私塾教书。1931年6月,中共湘鄂西政府、特委改为湘鄂西临时省委,余璜任省委秘书长。1932年5月,湘鄂西根据地开始第一次肃反,他和妻子郭雄都被作为“改组派”给错杀了,时年三十二岁。 |
|
【1900-1932】 |
• 朱一鹏 |
|
朱一鹏,字海滨,1898年生,祖父朱礼让与曾国藩有亲,曾任湘军长江水师游击。他小时受祖父影响,除崇拜曾国藩外,常抱有投笔从戎之志。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他目睹国内长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更坚定了从戎的决心。 |
|
【1898-1924】 |
• 黄定 |
|
黄定,湖南浏阳县达浒乡书江村人,又名上珍,1886年生。因父母早逝,小时即跟哥哥务农,十几岁便外出当雇工谋生。他的堂叔黄建中,是浏阳早期的共产党人,曾去法国勤工俭学,回家后见黄定机智勇敢,非常喜欢,便经常向他灌输革命思想,培养他的革命意志,使他的阶级觉悟很快有了提高。1926年,他加入农民协会,任农民赤卫队分队长。同年,经黄建中、彭商人介绍,与黄儒成、黄儒冠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达浒区十七乡农民协会委员长时,曾带领农民群众进行了许多卓有成绩的斗争,赢得群众的称赞。 |
|
【1886-1936】 |
• 廖立人 |
|
廖立人,湖南浏阳上东毛田(现中岳乡同幸村)人,1906年生。父亲以制帽为业,带着两个孩子在东门街开设帽店,他在兄弟四人中是最小的,读过三年私塾。稍长,曾向武师学拳习棒,后来到山区花门纸槽当了一名造纸工。当时造纸工的生活又苦又累,而槽主订的槽规又很严,造纸工常常被罚跪和挨打。他年少气盛,呕不得这种气,曾联络一些造纸工正式同槽主“讲道理”,并提出减少工时,增加工资等要求,当槽主不答应时,他就带领大家一齐罢工。 |
|
【1906-1935】 |
• 欧阳杰 |
|
欧阳杰,湖南澧县大堰垱人,原名国和,又名阳清、阳华、阳洁,1899年生。从小爱好武术,舞枪弄剑,技艺不凡。1924年,他毕业于津兰中学后,曾外出寻找报国之门。1926年,他在华容县参加中国共产党,与何长工、程学敬同属中共华容特支成员。 |
|
【1899-1933】 |
• 邓公衡 |
|
邓公衡,湖南浏阳大瑶乡连心村人,原名崇江,字贡甄,号秉衡,1904年5月10日生。父亲邓望理,能文善武,地方尊称“燮臣先生”,曾在家设馆课读和教习武术。兄妹三人,他居长,幼年就读荷花滩翠英小学。 |
|
【1904-1934】 |
• 雷渊智 |
|
雷渊智,湖南嘉禾县普满乡桃源坪人,又名小生。1897年12月生。小时在地主家放牛。长大以后,以帮工、挖煤、挑盐为生。有一年春节,他搞恶作剧,锯断地主茅坑的踩脚板,使地主跌下粪坑。后来遭到地主请来枪兵的追捕。他逃离家乡后,应募当兵,并练了一手好枪法。几年后,他回到了家乡。 |
|
【1897-1935】 |
• 刘国富 |
|
刘国富,湖南常德人,1909年2月出生在安乡县城一户贫民家庭。母亲早逝,兄弟三人,他居长。高小毕业后,在亲友的资助下,去长沙考入兑泽中学。他少有大志,深感国是之艰难,常对同学说:“方今社会腐败已达末境,而欲吾人改造,有如登天之难,然而我们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决心,就能将铜墙铁壁的旧制度搞个翻天覆地,打它个落花流水。” |
|
【1909-1928】 |
• 何昭姑 |
|
何妈妈,又叫何昭姑,出生年月和籍贯都不详,大约六岁时,她从外地来到蒙溪坳讨饭,被住在坳上的彭母收留,做了童养媳。彭母有一儿子,叫彭杰风,是个裁缝,比她要大十多岁。彭母自己在坳上开一小茶铺,为人和善,待她如己出。 |
|
【187?-193?】 |
• 邓燮文 |
|
邓燮文,湖南郴州人,字如龙,号耀之,1908年2月29日出生在永兴县樟树乡杨林村一户富商之家。1917年春,他在父亲邓宏策聘师设立的家塾读书,1923年春考入永兴县立第三高级小学。曾因带领同学揭发校方克扣学生伙食费而被校方记大过一次。1925年春,他考入长沙兑泽中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担任过抵制日货的宣传队长。 |
|
【1908-1928】 |
• 李服波 |
|
李服波,湖南沅江县东兴垸草湾村(今属湘阴县)人,名光新,字春舫,1907年7月25日生。后因生活困难,举家迁居南县老滟洲(今游港乡光明村)谋生。他从小聪明好学,文思敏捷。1918年春节,他在姑祖父刘惠泉家作客,姑祖父在同孙子们围炉吃藕时,曾出“藕断丝未断”的上联嘱对。 |
|
【1907-1940】 |
• 龙在前 |
|
龙在前,湖南石门县新关镇新关村人,原名家泉,曾用龙思齐、覃事齐、张再平、张树平等化名,绰号龙勾子。1903年农历七月初一日生。他少年丧父,在母亲的抚养下,念完高g争小学后,于1924年考入常德省立二师。1926年经蒋兆骧、许和钧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
【1903-1946】 |
• 廖炳南 |
|
廖炳南,湖南汝城县濠头乡樟溪村人。
在汝城桂东东边山一带,几十年来传颂着在红军游击队里前仆后继,壮烈牺牲的廖家四兄弟:大哥廖孝林,1932年在江西上堡战斗中被俘遇害;二哥廖盛林,1937年被国民党当局残杀;三哥廖秀林亦于1932年牺牲,四弟就是湘粤赣边区游击大队大队长廖炳南,在率队向崇义转移途中牺牲,可谓一门四烈! |
|
【1911-1932】 |
• 聂玉缘 |
|
聂玉缘,湖南浏阳乌龙乡宜夫村人,又名聂雄。1907年9月生。家境清贫,靠父佃耕为生。他只读了三年私塾,刚满十岁,每天就得到附近山里寻些干柴回来,年纪大点,有时还要打些短工来添补家用。 |
|
【1907-1935】 |
• 胡庆熙 |
|
胡庆熙,名时纯,字耀麟(又称少麟),1915年10月3日生。伯父胡汉卿是粤军第四师的师长,父亲胡麟卿是四师的一个尉官。他两岁时父亲即去世,由母亲抚育成长。1930年,他高小毕业后考入湘乡县立中学。“九一八”事变后,他不仅是学校学生游行示威的积极参加者,而且还组织同学到家乡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
|
【1915-1942】 |
• 邓履华 |
|
邓履华,湖南长沙人。
邓履平与邓履华,是亲兄弟俩。宁乡黄材龙洞姚家台人。哥哥履平,1901年6月25日生,富有的父亲邓湘澜,为之命名永坦,字颂亨;弟弟履华,1903年12月5日生,名永增,字瑞浓。三年连得两子,父亲十分高兴,以为增光门楣有望,为之延师在家设馆课读。1914年,哥哥去云山高小就读,过了一年,弟弟也进了这所学校。 |
|
【1903-1933】 |
• 李步膺 |
|
李步膺,又名龙华,1901年9月20日生。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1911年安化大旱,父亲为了子女活命,将他过继给家境较好的李灵中为子。因聪颖好学,深得继父喜爱,决意送他读书。到十六岁时,即考取安化县立甲种师范。 |
|
【1901-1928】 |
• 刘青云 |
|
刘青云,湖南茶凌县潞水乡龙溪村人,名日谟,字永清。1892年1月生。父亲刘忠全,以弹棉絮、织土布为生。他有兄妹四人。小时只上了两年私塾,即在家参加劳动。空闲时,他还拜师学些武术和打渔鼓等技艺。二十年代初,他偕同妻子尹桂英在东瓜窑山上开荒种地,被人们喊为“山谷佬”。 |
|
【1892-1935】 |
• 沈春农 |
|
沈春农,湖南湘潭人。
禅林物色自清幽,二十年前忆旧游,
世事沧桑伤胜迹,人间岁月似飞流;
奔驰岂为功名计,解放原从主义求,
莫叫金身修丈六,偷闲最是丈夫羞。
这是沈春农烈士在大革命失败后避居邹家冲(现属韶山区)白莲庵所作的一首七律。他是在婉拒庵中和尚劝他脱离革命,出家修行,隐姓埋名,安度余生后将诗题在壁上,然后毅然回到家乡城前一带,坚持地下斗争的。 |
|
【1886-1928】 |
• 邓履平 |
|
1928年9月,邓履华去湖北洪湖地区寻找贺龙部队,他曾在一户父女俩口之家当上门女婿,取得合法居留身份。以后又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1931年底洪湖根据地沦陷,他秘密回家一转,又去大冶寻找党的组织,1933年,组织派他去常德搞联络工作,不幸在途中被捕,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岁。 |
|
【1901-1927】 |
• 蒋邑桢 |
|
蒋邑桢,又名善福,1901年10月20日生。父亲为了送他读书,不惜变卖田产做学费。他不负父望,求学十分勤奋,亦于十六岁这年考取安化县立甲种师范。 |
|
【1901-1928】 |
• 刘惕庄 |
|
刘惕庄,义名刘愈,1896年12月22日生,湖南衡阳县西乡虎踞园(现金屏乡珠园村柳家湾)人。1922年春,由夏明翰推荐进入湖南自修大学,并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
【1896-1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