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各类人物
• 领袖人物 • 三湘英烈
• 开国将领 • 三湘院士
• 英雄模范 • 其他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李必蕃 李必蕃,字子琪,嘉禾县城关镇人,1892年生。父亲李光畴,曾为清末拔贡,做过几任知县。有弟妹四人,他居长。幼年入塾读书,刻苦用功,又爱书画。十五岁进入长沙陆军小学,后入武昌陆军中学,1911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后奉命到湖南等地见习,受到在沅江的驻军朱泽黄旅长的器重,被留在朱旅任团附两年,后调藏斗垣部任参谋主任。 【1892-1938】
• 李庠 李庠,湖南嘉禾县凌云村人,1894年出生在一户小康之家。    他自幼聪慧好学,敦厚忠实。1912年春,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甲种商业专门学校,1916年,又转入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当时,同班同学易礼容思想激进,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把易看成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1894-1927】
• 刘振国 1926年上学期,刘振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暑假,他和好友蔡会文回到家乡,作农村社会调查,了解农民的生活疾苦,并向农民作革命宣传。 【1906-1930】
• 罗章凤 罗章凤,湖南浏阳县沿溪乡塘田市(今梅花村)人,又名舜阶,1907年7月21日生。父亲罗葛荪,大革命时期参加农民协会。他九岁入梓山小学读书,后考入菊溪高小,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情况不好而被迫辍学。 【1907-1931】
• 彭国斌 彭国斌,又名尧生。1904年12月29日,出生在平江县大洲乡双鸽上桥头的一户贫苦农家。八岁上私塾读书。十二岁时,因病辍学,在家从事种菜、卖柴等劳动,但仍然坚持自学文化,并学会做简单的木器,挣些收入弥补家里生活。 【1904-1936】
• 汤崇庆 汤崇庆,浏阳县大围山白沙乡自沙街人,1900年11月17日生。由于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因而有许多化名,如汤崇阳,汤细洋,汤细和,欧阳振,王玉清,黄玉清,王至清,邹继安等。父亲汤孝文,是个船工,因劳累过度,早年去世,他自小由母亲带着在白沙街上靠生豆芽,打“纸钱”出卖过日子。 【1900-1933】
• 黄淑 黄淑,湖南临湘县陆城人,字晓春,1904年3月生。她六岁丧母,从小就要帮父亲做些家务,照看三个弟妹。八岁,进陆城小学读书。十五岁考入岳阳贞信女子中学。读了半年后,她感到学费太高,不愿增加父亲的负担,便向老师要求退学。老师念她品行端正,成绩优异,是个可造就的人材,于是代她向学校当局说情,得以减免学费一半而继续就读。这时,她看到军阀混战,土劣横行,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因钦佩秋瑾先烈,曾以鉴湖女侠自勉,决心献身救国救民的事业。 【1904-1927】
• 李却非 李却非,湖南株洲人。又名树彝、焕生,1899年9月9日生于酃县水口镇水南村。有兄妹七人,他排行第三。因过继给早年去世的二叔李学孔为子,继承了十亩水田和两块茶山的祖业,由他父亲李学诚代为耕种。 【1899-1932】
• 刘馨 刘馨,别号伯庄,永兴油麻乡公平圩人,1902年2月出生在当地一户农家。1921年考入衡阳成章中学读书。第二年,他与黄克诚等联络永兴籍同学,组织旅衡学友会,被选为主任干事。组织学友会的目的,正如他在《永兴旅衡学友会同学录》的序言中所写的:“盖天下之事,无论粗巨精细,必集多数人之心思才力,互为作因,方能有济。……为群众增文明,为社会谋幸福,皆以此会为起点焉。”很显然,他是想通过学友会的活动,在投身革命事业上,与学友们共砺共勉的。 【1902-1928】
• 鲁易 在湖北监利红军烈士陵园里,迎面矗立着一块巍峨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徐向前元帅题写的“青史永垂”四个贴金大字,以纪念湘鄂西苏区红三军著名将领鲁易同志。当人们走到碑前,仰首凝望,就仿佛看到当年红七师的鲁政委驰骋鄂西,血染沙场的壮烈情景。 【1897-1932】
• 彭道良 彭道良,湖南浏阳北盛区蕉溪乡樟树村人,原名则厚,1893年1月20日生。他幼年随叔父彭霞仁攻读于卓然小学。彭霞仁是同盟会会员,是当地有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叔父的薰陶下,他少年时代即开始具有民主革命思想。 【1893-1933】
• 苏家珍 苏家珍,湖南岳阳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边区有两份叫《工农兵》和《苏维埃》的刊物,深受劳苦大众的欢迎。因为这两份刊物对敌人是直刺心脏的锋利匕首,而对人民却是迎接曙光的报晓雄鸡。当时主持编辑出版这两份刊物的,是后来担任过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文化部副部长的苏家珍烈士。 【1902-1931】
• 何民逸 何民逸,湖南华容县大乘乡人,1904年生。父亲何星朗是个塾师。她是独女,从小由父亲课读,学习勤奋。十七岁考入何氏私立南山高级小学,因她参与演出揭露社会黑暗的文明戏,被族长何汝之指责为“不识美恶,败坏族风”,并强迫学校开除学籍。只是学校的老师支持她,才得以重新入学。 【1904-1928】
• 何振吾 何振吾,湖南浏阳城郊乐善桥熊家湾人,原名熊青山,号春荣。1900年5月6日生。小时只读过三年私塾,后跟着父亲务农。农闲时,还挑着货郎担走乡串村,添补家计。他还与伙伴周六等拜师学武,练有一身好武功。 【1900-1934】
• 贺国中 贺国中,湖南湘乡人。在李聚奎上将的回忆录中,曾深情说到贺国中烈士,说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优秀指挥员,从担任我们第七团的党代表以后,即做政治思想工作,又指挥打仗,并以英勇善战著称。他在每次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我们全国共产党员的楷模。” 【1904-1929】
• 贾纡青 贾纡青,湖南株洲人。又名贾太榕,曾用卢世芳化名。1898年4月生于酃县十都乡红南石村。十三岁入县城梅岗书院读书。1915年十七岁,考入长沙岳云中学。不久,父亲病逝,大哥贾少柳借口办丧事开支过大,不再供给他膳学费,幸母亲以私蓄相助,才勉强读完中学。1919年,他考取北京大学,从此外出,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了。 【1898-1933】
• 李树一 李树一,湖南衡阳人。字庆田,号逢源。1891年6月出生在耒阳县易成村一户富豪之家。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童年在伯父李玉安蒙馆课读。后又就读云峰镇经馆。1916年,他考入衡阳新民中学,课余常到图书馆阅览群书,因感时局动荡,民生困扰,尤赞赏谭嗣同“冲决罗网”的主张,认为不革命不足以言匡时救国。1919年,他到长沙考入了法政专科学校,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和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1891-1928】
• 刘雄 刘雄,湖南郴州人。又名造前。1889年4月30日,出生在桂东县普乐乡东水村一户富豪之家。六岁入私塾,十四岁到衡阳读中学,后进入长沙政法学校求学。他习性好动,喜爱练武。 【1889-1928】
• 罗芳来 罗芳来,湖南浏阳普迹区葛家乡人,1903年6月20日生。他刚出世,母亲就背着他沿门乞讨。八岁时,到私塾读了两年书,以后就跟着父亲学干农活。 【1903-1927】
• 彭庚三 彭庚三,湖南浏阳北盛芦渚湾人,1891年3月2日生。因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私塾,后从师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常为人打抱不平,甚得乡里的敬重。1919年,他与好友周克明来到安源当矿工。1922年9月,当安源爆发大罢工后,他要求做刘少奇和工人代表到矿区参加谈判的保卫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891-1944】
• 孙子俦 孙子俦,湖南岳阳县昆山乡神塘村人,原名秉权,字名兰,1901年12月14日生。七岁发蒙,读了九年私塾。十六岁进岳州府中学(岳郡联中前身),二十岁考入长沙达才法政专科学校。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他接受了科学和民主思想。 【1901-1932】
• 李才佳 李才佳,湖南郴县坳上青谷塘人,原名先作,1898年生。家中薄有田产。他七岁读书,因天资聪颖,颇受老师器重,替他改名才佳。他家住处青谷塘与李家湾是邻村,青谷塘没有水井,而李家湾的水井又不许别村的人去挑,以至青谷塘的人挑水要走很长的路。后来青谷塘商议在自己村里打口井,又遭到李家湾地主李言森的阻挠,说青谷糖打井会斩断龙脉,伤害李家湾的风水。 【1898-1928】
• 刘惊涛 刘惊涛,湖南邵阳人,原名顺卿,号代翕。1903年12月22日生于宝庆东路江边村龙古塘(今属邵东县黄陂桥乡五一村)。七岁入塾读书,十三岁考入协济高等小学,毕业后,因无力升学,曾在家从事农业劳动。 【1903-1927】
• 娄彩民 娄彩民,湖南攸县银坑乡人,原姓彭,1893年5月生。八岁读书,十岁丧母,无力求学,只好去为地主放牛,后随父从事贩卖。1913年,父亲去世,他去鸾山上坪一户娄姓农家当上门女婿,因而改姓娄,仍以贩卖为业。 【1893-1935】
• 欧阳逖 欧阳逖,湖南衡阳县长乐区江水乡瓦屋场人,原名填园,1919年11月13日生。有兄妹十一人,他排行第八,乳名“铁八”。少时就读私塾和西湖高级小学。1935年春,考入道南中学。 【1919-1942】
• 彭士量 彭士量,号秋湖,1904年8月5日生,浏阳县兆星乡杨眉村人。他为人性情豪放,富正义感,常以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为己任。1923年,他考入设在武汉的明德大学,读未两载,面对国内军阀混战,国外帝国主义入侵的严峻局势,以及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推动之下,毅然投笔从戎。 【1904-1944】
• 李炳荣 李炳荣,湖南茶陵县霞东乡(今下东乡)小车村人,又名凭耘,1903年3月出生于一户农家。父亲李一阳,因种田和经营樟油、谷酒,添置了十多亩田产,一心想送儿子读书。李炳荣小学毕业后,考入省城长郡中学。1926年春,他从长郡中学毕业,回乡在茶陵汇文中学任教。6月间,共产党员杨孔万来到茶陵从事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党的组织,他最先被吸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03-1927】
• 李有份 李有份,湖南新宁县窑市镇小溪村杉木塘人,号备章,1896年1月15日生。父亲李甫文,以教书为业,早年参加过同盟会。有兄弟八人,他排行第三。七岁就读于县城小学,10岁即从事农业劳动,前后达十余年之久,凡扶犁、掌耙、挖土、种菜之事,样样能干,成了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劳力,但他仍渴望有求学的机会。 【1896-1930】
• 刘琸 刘琸,湖南武冈县南桥乡覃石村人,又名兴肃,字楚遗,号俊偁。1897年5月20日生。1915年,他考入高沙蓼眉中学。1921年又考取北京大学,其间曾以优异成绩,获得学校三等奖。他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参加了李大钊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897-1930】
• 聂永晖 聂永晖,湖南浏阳乌龙乡鳌江村人,1895年1月3日生。早年在长郡中学、湖南高等工业学校读书时,同田波扬、潘心元等结为密友。1922年,他参加了由一些浏阳同学组织的浏阳驻省学友会的浏北分会,协助创办《新民》刊物。 【1895-1933】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